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五指山旅游 > 黎苗文化
黎族文化传习热度加温
2016-07-04 11:38 来源: 海南日报 【字体:   打印

  非遗传承人走上学校讲台 还原多味本土传统文化

  黎族文化传习热度加温

 

 

  

  “宝宝你不要哭,看妈妈做陶多辛苦!等妈妈把陶做好了,就用它来做糯米,妈妈做这陶很辛苦!”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突村,近日,面对记者的到访,今年九旬的黎陶国家非遗传承人羊拜亮老人唱起了这首古老的《制陶歌》。

  作为黎族制陶国家非遗传承人,羊拜亮坚持将几近失传的黎族传统制陶技艺传承了下来。如今在保突村,黎族制陶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走进了昌江各个学校的课堂,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黎族文化。近些年来,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包括黎族制陶在内的众多黎族传统文化,开始通过走进学校课堂,通过旅游让更多的人熟知。

  黎族传统制陶技艺走进学校课堂

  羊拜亮唱的这首《制陶歌》,便是海南岛传统黎族在制作黎陶时唱出的黎歌。

  作为黎族传统的制陶技艺,长期以来,由黎族人民一代代沿袭、传承下来。但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塑料制品的发展,黎族传统陶器渐渐失去了市场,唯有羊拜亮老人坚持将这门手艺传承了下来。

  按黎族风俗,制陶是妇女的工种,传女不传男,有“女制陶男莫近”的说法。因此,传承人也全部是女性。如今,羊拜亮老人也传给了女儿、孙媳。而这些后代传承人又带动保突村200多名妇女学习传承黎族制陶手艺,抢救了濒临失传的手工制陶技艺,保突村还成立了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里还设立了黎族制陶传习所,通过开展旅游产业发扬光大。

  站在合作社的制陶车间中,文月思一边用贝壳为一件陶器土坯整形,一边介绍: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工艺流程一般为:取土、和泥、制陶坯、烧制等过程。制陶工具全部取自大自然,包括贝壳、小木拍、鹅卵石等。制作人用这些原始工具将陶土制成各式陶坯,包括碗、钵、盆、盘、罐、蒸酒(饭)器等。陶坯在阳光下晾晒、阴干近半个月后才择日烧陶。

  如今,这些从羊拜亮老人手中传承下来的制陶技艺已经走出了保突村。在文月思的手中,有一张时间排得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周二下午前往石碌镇附近的中学为中学生教授黎陶文化;周三,周四下午要去昌江职业学校,为技校学生讲授黎族传统制陶技艺。

  “那些年轻人对于传统黎族文化兴趣很高,已经有一些年轻人表示愿意学习。”文月思说,在羊拜亮老人和她教授的那些村民中,有不少前往海口、三亚等地,为当地的陶艺馆担任指导,让黎族传统制陶文化被更多的人熟知。

  昌江文化馆馆长孙如强向记者介绍,昌江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保留了我国新石器时期早期的制陶技艺,被称为制陶技艺中的“活化石”。2006年,“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羊拜亮同年被授予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黎族村寨展示还原多味传统文化

  如今,在保突村黎族传统陶器合作社的传习馆,摆放着村中黎族村民们制作的各种特色黎族陶器。这里每天都有游客到访,村民每月通过向游客出售黎族传统手工陶器有约两三千元的收入,合作社在传播了黎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黎族村民脱贫。

  孙如强说,旅游也是推动黎族传统制陶技艺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昌江每年都会推出限量版黎陶,把陶器作为传达、继承文化的载体,并配上相关知识的小手册,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省内众多高档酒店宾馆已经将黎陶作为一种高端装饰品,随着旅游的发展,黎陶如今也通过旅游的发展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昌江的一张旅游名片,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领略到黎族文化的风采。

  而距昌江不远的东方市大田镇月大村,也将黎族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旅游亮点,月大村等几个传统黎族村寨通过展示还原黎族歌舞、织锦、制陶等传统文化,让游客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黎族文化的魅力。

  走进大田镇嗒隆黎族文化风情区,数十位能歌善舞的黎族小伙、姑娘们,用传统黎族歌舞和山兰酒迎接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在风情区的传统黎族民居中,不仅有黎族织锦、黎族制陶、黎族山兰酒手工制作展示,游客们还能在这里听黎族村民们现场讲解这些黎族传统文化技艺的历史、精髓。

  该旅游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旅游区在保持黎族的民居原有风貌特色的情况下,让整个村庄能够让黎族村民按照原有的黎族传统生活方式生活,每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对黎族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黎族文化。

  琼岛掀起黎族文化传承热

  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如今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和全域旅游的全面铺开,琼岛上也掀起了一股黎族文化传承热潮。

  黎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着独特的文化。黎族打柴舞、黎族传统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等文化民俗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省的五指山、保亭、琼中等黎族人口聚集区,当地市县文化部门也在为黎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做出着努力。

  今年4月25日,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暨海南省首期黎陶技艺培训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五指山校区启动。本次培训时间持续一个月,主要培训内容为原始制陶技艺。

  在五指山市这处黎族之乡,每年都要组织精干师资,到全市7个乡镇举办黎族民歌培训班。五指山市文化馆馆长黄翠玲表示,五指山民歌培训班的主要内容为五指山地区传唱经典的原生态对歌,其中包括《五指山上唱情歌》、《槟榔歌》等黎族传统民歌。不仅当地黎族年轻人在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本民族的文化,不少汉族百姓也对学习黎族传统民歌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而作为黎族文化中另一项精髓,黎族竹木器乐,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去年12月5日,保亭首家由民间自筹资金创办的黎族竹木器乐传习所在什玲镇什磨村正式成立。据悉,黎族竹木乐器不少于40种,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口拜、鼻箫、灼吧等,黎族传统竹木器乐主要通过长期以来黎族祖先在吹打弹唱中口口传承。2008年,黎族竹木器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2012年保亭文化馆成立了首个黎族竹木器乐传习所后,学习传承黎族竹木器乐就在当地掀起一股热潮。在五指山市,2013年实现了黎族竹木器乐进课堂,该市专门聘请传承人到中小学校授课,年培训人数达到500人。 (记者 李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五指山市人民政府网    中文域名: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
主办单位:五指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开发维护:开普云
琼ICP备05000041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010001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编号:46120200004
琼公网安备  46900102000001号